新生儿科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妇产科/儿科新生儿科成功案例详细

新生儿科护理技术再刷新记录 “手掌婴儿”顺利完成PICC置管术

时间:2019-03-0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3月4日,我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许梅新与副护士长曹桂荣两人仅用时35分钟,成功为一名胎龄26+2周,生后5天,体重仅790克的超低体重早产儿进行PICC置管。整个置管过程顺利,X线摄片显示导管末端在最佳位置。此次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的成功再次刷新新生儿科护理新记录,是目前新生儿科进行PICC置管胎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早产儿。

 

1、刚生下的“手掌婴儿”.jpg


2月28日,新生儿科收治了一名胎龄仅26+2周出生、体重仅为790g的极早早产新生儿,该患儿犹如成年男人手掌般大小,经医生诊断,该患儿伴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疾病。

 

因超低体重儿的各项生理机能未发育完善,在出生早期所需营养主要来自静脉营养,而仅在子宫发育26周就出来的患儿全身皮肤薄嫩呈胶冻样,血管透明且细,给静脉穿刺带来了极大困难。加上其周围小静脉血管壁很薄,而长期高浓度的静脉营养液给患儿刺激太大,容易出现静脉炎、输液外渗,严重者可造成局部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增加患儿的痛苦和感染的机会,加大护理工作难度。

 

3、护士长正在实施置管操作.jpg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中心静脉的导管。使用PICC导管可为患儿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至1年),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大为减少,杜绝因周围静脉输注可能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甚至坏死的发生,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最大程度保护患儿脆弱的外周静脉。

 

对这例胎龄仅26周的超低体重早产儿实施这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经与新生儿科主任及主治医师协商讨论后,该科护士长许梅新凭借高超的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决定并成功地为患儿实施了PICC中心静脉置管术,打开了挽救生命的通道。

 

新生儿PICC置管术在早产儿置管中,特别是胎龄未满7个月的宝宝,技术难度大,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新生儿科近几年来已成功为78例早产儿实施该项技术,解决了早产儿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和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难题,为挽救危重新生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开辟了持续、有效的静脉通道,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这不仅标志着我院在新生危重患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救治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标志医院新生儿科护理穿刺技术迈向新的台阶!(文/图:新生儿科梁飘  编辑:谭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