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三区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内科心血管内科三区成功案例详细

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医院首例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射频消融“一站式”手术

时间:2020-11-1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2020年11月10日,我院心内科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该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心内科心房颤动综合治疗能力再上台阶,为我院创建房颤中心打下扎实的基础。

 

患者于今年9月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形成。为进一步诊疗转至我院心血管内科三区住院。医院党委书记、心内科技术主任张云主任医师与心血管内科三区蓝景生主任、黄幼艺副主任、覃梓庆等专家详尽评估患者病情和用药情况,综合心脏超声、心脏CTA等检查结果,考虑患者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适应证,于是在充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后,决定为其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1.jpg

手术进行中

 

手术由蓝景生主任带领覃梓庆医师,在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共同合作下完成。先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转复为窦性心律,随后行左心耳封堵术,在左心耳造影下选择27mm的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成功封堵左心耳。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恢复快,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目前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已康复出院。

 

2.jpg

肝位造影,呈多折角天鹅型心耳,开口21mm,深度26mm,选用27mmWATCHMAN封堵器。穿刺位点佳,鞘管与心耳同轴心好,手术难度大大降低。评估封堵器安全有效,释放封堵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普通人群房颤发病率为0.5%-1.3%,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升高,5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倍,80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高达80%,据估计,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量接近1000万。房颤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的最大危害为血管栓塞,其次是难以控制的心衰。

 

房颤时,一方面由于心房不规则颤动,导致左心房内血流减慢,血液淤滞于左心房末端的左心耳内形成血栓(房颤90%血栓位于左心耳)。而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流流向全身各重要器官血管,可能导致脑部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致残致死性疾病,其中脑血管栓塞(俗称中风),最为常见和严重。

 

因此,长期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栓塞是这类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然而,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脑血管栓塞,并且存在导致出血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及其它出血高危的病人。房颤时,由于心律/心率紊乱,病人会产生胸闷、心慌等症状,终末期还可能出现心衰症状。

 

左心耳封堵术能有效防止左心耳血栓掉落,从血栓来源的源头上防止房颤致残致死类卒中的发生。患者在封堵器完成内皮化后,可以只需服用阿司匹林,即“单抗”药物治疗,免去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和高昂的经济负担,也避免了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性监测的麻烦。

 

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简易流程.jpg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简易流程

 

比如被大多数房颤患者服用的华法林,由于其抗凝效果容易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不但需要频繁监测INR值,而且面临着很高的出血风险。因此在卒中预防方面,左心耳封堵是抗凝药物治疗的有效代替手段。

 

房颤“一站式”手术是指在同一台手术中先进行消融之后再行左心耳封堵,一方面解决患者症状和心衰问题,同时预防卒中,将卒中和出血风险降到最低。

 

这种全新的“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通过微创,既消除了房颤的症状,又闭合了房颤病人血栓发生的根源部位左心耳;同时也减少了房颤患者多次治疗的痛苦,降低了卒中致残或致死的风险,消除了患者对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依赖性,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有学者称之为房颤治疗之“双保险”。

 

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一方面标志着我院电生理技术的又一大突破,也标志着我院电生理技术跨入省内领先的水平。(心血管内科三区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