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外科神经外科成功案例详细

左眼跳没带来财,却带来20多年的困扰——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治愈一例“眼皮跳”

时间:2022-08-03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俗话说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可是李阿姨左眼皮已经跳20多年一直没见来财,反而严重影响了李阿姨的生活。

 

今年已经68岁李阿姨回忆道,自己20多年前左侧眼皮开始跳动时并不在意,后来左眼皮跳动越来越密,范围越来越大,后来出现左侧面部和嘴角肌肉都出现密集的跳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她也曾四处寻医问药,先后进行药物、针灸和注射肉毒素治疗,眼睑、面部曾一度好转,但很快又复发。20多年来李阿姨“左眼跳”的症状反复发作,吃不香睡不好。因为长期面部抽动造成左侧眼睑不能完全上抬,左侧嘴角歪斜,显著影响面容美观让李阿姨脸上再难看到笑容。一家人的心情也深受这个“怪”病的困扰。

 

最近,李阿姨从眼科医师得知这个病可以在神经外科治愈,便跟家人满怀希望地我院神经外科门诊求诊赵冠焱副主任医师详细了解了李阿姨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后认为,李阿姨的病症基本可以诊断为面肌痉挛,但是需要进一步住院检查进行确诊和找出病因,以评估是否可以手术治疗。如果可以手术治疗,李阿姨的这个病是可以根治的。

 

在赵冠焱医生的安排下,李阿姨顺利住院检查,经过全面的检查评估,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李阿姨的左侧面神经与一根血管关系密切,肌电图提示侧方扩散波阳性

 

最后,周志宇主任团队进行了综合的评估,认为李阿姨的病症可以手术治愈,经过沟通,李阿姨接受了手术治疗建议

 

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保驾护航下,李阿姨的手术顺利开展,在周主任精准的分离、隔开面神经和关系密切的血管后电生理监测显示侧方扩散波消失,明确责任血管后应用垫片隔开面神经和责任血管,运用术中电生理监测再次明确侧方扩散波消失,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李阿姨左侧眼皮和面部肌肉抽动的症状完全消失困扰李阿姨十年的疾患终于去除,脸上露出开的笑容。周主任指出,面肌痉挛手术有了术中电生理监测保驾护航,能够迅速锁定责任血管,减少无畏的分离引起的副损伤,并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减压效果,手术更加稳妥、高效。神经外科供稿

 

 


术后欣慰的笑容

 

科普知识

面肌痉挛病因不明,面肌痉挛的异常神经冲动可能是面神经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这些刺激可能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硬化性扩张或动脉瘤的压迫。1967年Jannette提出面神经根部受到微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若将微血管牵开,可使面肌痉挛解除。小脑后下动脉或其分支的压迫占60%,小脑前下动脉及椎动脉分支的压迫各占20%~30%。其他原因不到1%,如小脑脑桥角肿瘤、炎症、面神经炎后脱髓鞘变性、静脉压迫等引起。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地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

 

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可达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

 

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较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少数病人于病程晚期可伴有患侧面肌轻度瘫痪。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阵发性、一侧性面肌抽搐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并不困难。面肌痉挛为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一般不会自愈,如不给予治疗,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现患侧面肌麻痹而抽搐停止。

 

面肌痉挛的治疗首先选用药物治疗,但是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面神经分支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也较常用。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对少数病人可减轻症状。与三叉神经痛不同,这些药物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佳。

(2)理疗或针灸:应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平流电刺激,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

(3)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①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者;②CT和(或)MRI不能除外继发性面肌痉挛;③排除Bell面肌麻痹或面神经外伤后的面肌痉挛。

图片3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