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其它科室康复医学科成功案例详细

初中少年脑出血突发昏迷 学科协作疗效称奇

时间:2019-02-1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十二岁,天真烂漫,正值少年大好年华,可是,人有旦夕祸福,正上初中的小文没想到自己会脑出血。

 

2018年11月6日下午,课间休息的时候,小文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还抽搐,同学发现后赶紧报告老师,老师疾呼120,急救车将小文送入我院急诊科抢救,然后转入我院神经外科病房诊治。

 

当时,神经外科的赵冠焱副主任医师接诊后,马上为小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抢救处理的同时行相关检查。经头颅CT检查显示,小文的头部左侧基底节区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最大层面有66*29mm,上下6个层面。

 

临床诊断考虑小文突然发病是因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颅内动静脉畸形”。

 

病情凶险!当晚,神经外科的主任周志宇便带领赵冠焱为小文全身麻醉下进行了“左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左额叶AVM切除术+左侧侧脑室外引流术”。

 

11月7日上午,手术结束后复查小文的颅脑CT显示:左侧额叶、基底节区血肿基本清除,术区积液、脑室内积血较前明显减少,转入ICU监护复苏。

 

术后监护一段时间后,小文仍有意识障碍,但生命体征稳定,于是转回神经外科病房,接受止血、脱水降颅内压等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11月23日,昏迷了半个多月的小文终于完全清醒过来。

 

神志清醒了,但是小文的右手和右腿仍处于瘫痪状态,肌力0级,且还不能言语,排尿也不畅等。考虑到床边康复治疗的局限性,经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专家会诊讨论后,12月8日,小文转入康复医学科进行后期康复锻炼。

 

转入康复医学科后,庄小强副院长、谭树生主任、龙佳佳副主任带领李建敏主治医师和康复治疗团队、护理团队,仔细检查小文的神经系统体征,审慎分析检查资料,为他制订了详尽的康复治疗计划。

 

治疗方案在防治并发症的同时,积极开展言语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尤其采用了传统针灸,结合肌筋膜触发点干预技术来改善小文的肌张力,促发其肢体肌力的出现和提高。

 

另外,以运动康复理念为先导,指导患者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同时,因为小文还年少,突然面临如此大的身体疾病,心理上遭受巨大打击。于是,康复专家们还给予其心理疏导,精神鼓励等,和家属一起变着法鼓励他,这充分激发了小文的主观能动性,整个康复治疗过程,进展顺利,没有不良情况出现。

 

经过62天的的综合治疗,小文肢体的肌力、肌张力均有明显的改善,语言功能基本恢复。小文的右上肢近端肌力可达Ⅳ级,远端肌力Ⅱ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Ⅱ级,恢复了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在,小文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了,也可以与家人实现日常交流,还学会了几首歌曲,整个人也乐观开朗了许多。

 

回想当初刚发病时,小文的母亲说:“差点崩溃了,都想放弃了,不知流了多少泪。但医护人员都没有放弃,是他们给了我们信心,如今,看到小文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这么好的疗效,终于放下心来,真是太感谢所有努力救治小文的医务人员。”

 

康复医学科主任谭树生表示,小文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得益于神经外科、ICU、康复医学科的团结协作,分阶段的合理管理与恰当的临床干预,是医疗、康复、护理团队合作的共同成果。期望小文再加油、再努力,早日回归校园。

 

 

知识链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胚胎三、四周时脑血管发育过程停止,动静脉之间缺乏毛细血管成分,代之以一团管径粗细不均,管壁厚薄不均的异常血管团而形成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

 

脑实质的动静脉畸形病变包括畸形血管团、增粗的供血动脉和侧支循环动脉,畸形血管团与增粗的引流静脉紧紧相连接,而畸形血管团中见不到正常脑组织。

 

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好发年龄在20~40岁期间,平时表现为头痛或癫痫发作,也有很多病人平时没有自觉症状。一旦发病,大多数病例出血量大,病情凶险。

 

如果平时有头痛或癫痫发作,尤其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容易被忽略),一定引起注意,及时就诊排查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病,也不要手足无措,急性期神经外科干预后尽早转康复科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对于预后大有裨益。(文/图:康复医学科李建敏  编辑:谭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