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一区

DEPARTMENT OF ENT

当前位置: 首页科室设置妇产科/儿科儿科一区科室动态详细

如何纠正孩子偏食

时间:2012-05-2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说起孩子厌食,我想很少为人父母者不深有感触的。为了能让孩子吃上一口饭,家长们可谓费尽心机,尽耍把戏,一但收效甚微时,又时常采取过激行为,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当这些手段仍然起不到作用时,家长常常确信孩子是病了,由此到处寻医问药,苦不堪言。

其实,孩子的厌食很少是由身体疾病引起的。说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不以为然,这是因为大凡这样的孩子一到医院检查,常常可以发现其存在某些营养方面的问题,比如缺铁、缺锌及维生素等。因此更多的家长更是确信孩子是病了。然而当把这些所谓缺乏的物质补充之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时,是否有人想到:这些问题常是长期厌食的结果,而不是引起厌食的原因。

对于孩子的饮食大多数家长在认识上是不足的。他们时常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应该长得瘦小,每天应该吃多少饭才是健康的。他们时常把自己的孩子同他人或过去进行一些模糊的比较。比如:自己的孩子为什么长得比他人瘦小,就是因为他吃饭太少所致;自己的孩子刚出生时饭量非常大,一天吃10次奶都不够,而现在怎么一餐一小碗饭都吃不下……,凡此等等。这些认识上的错误时常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生长过度焦虑。而这种过度焦虑在养育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百害而无益处的情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被这种情感支配着的家长只是认为孩子只要能把饭吃下去就没问题。有了这样的情感,家长常常怂恿孩子,在吃饭时陪他做游戏或看电视,这一来,孩子把吃饭当成游戏而过分拖拉;当孩子过分拖拉时又常引起家长失去耐性而强迫进食,这一来,孩子常会形成拒抗,而把食物吐出来。一旦呕吐出现,家长可没有招数,只好放弃喂哺,从而强化孩子的这种拒抗行为。另外,当家长失去耐性的时候,又时常会采取诸如打骂、斥责等过激行为,导致孩子情绪恶劣。把吃饭当成一种精神负担。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孩子怎能把吃饭当成一种享受呢?

其实,孩子的高矮胖瘦与遗传是相关的,并不是靠进食能解决的,瘦小的孩子或活动少的孩子由于储存或消耗较少,其进食量固然要减少。另外孩子的生长速度是沿着一条不均衡的曲线进行着,出生前6个月,孩子生长速度快,且较胖,进食量较多,6个月后生长开始减慢,因此进食量开始减少,这时孩子并不需要过去那样多的营养,很多家长不懂得这一过程,过于主观地认为孩子应该像过去那样会吃饭,那样胖才是。这必然造成强迫进食。说实在的,孩子不喜欢进食,不至于严重到家长认为的营养不良的状态。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没必要有过多的焦虑。剩下的是如何采取行动进行必要的矫正。

由于孩子厌食很多是行为问题,而不是生物学方面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调治。

1,由于孩子长期的厌食,必然会造成营养问题,最常见的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的缺乏,这时可以优先补充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有“小儿施尔康”及“善存”。

2,配菜尽量多样化,符合孩子口味及感官刺激。比如可以把饭食做成小动物形状,那孩子就乐意吃。有条件地让孩子想吃的东西在饭菜中出现,比如想吃炸鸡,而不吃青菜时,那可以答应先吃多少青菜后可以吃炸鸡,不要以为这“燥热”,那“阴凉”的,从而限制孩子的食欲。试想想,做为大人的我们总不希望有人限制我们怎么吃,更何况小孩呢?其实作为食物一般都是较平和的。

3,让孩子参与饭食制作过程,制作饭菜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意见后才采购,制作时要求孩子参与,一般说孩子对自己参与的活动都极为感兴趣的。这正好迎合了孩子的控制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都喜欢自己能够控制住的事物。小孩也如此。

4,尽量活跃饭桌气氛: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在家中不好好吃饭而到别人家里或在幼儿园里却吃得非常好。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些地方吃饭时,常有良好的氛围可以模仿,常受到他人的鼓励。而在家里常常受到斥责、批评或其他妥协。因此,做为家长维持吃饭时良好情绪不失明智之举。

5,倘若孩子软硬不吃,而确没有慢性疾病时,不妨予以“暂停进食”。吃饭前可以同孩子心平气和地约法三章,若不想吃饭或进食极慢,说明自己不想吃饭,可以把饭菜端走,并告知这一餐无法弥补,要吃饭也只能待下一餐。其间没有任何点心可以吃,让他体会一下饥饿的滋味。此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进行时切不可打骂或斥责,否则孩子会觉得你是在故意惩罚他,而引起对抗,那情况就会更糟。同时父母也不可妥协,否则会强化孩子的坏行为。切记,首先不需要顾虑,二三餐饭不吃不会饿坏孩子的。